赌桌众生相就好似创业的浮世绘,创业之路维坚,路上的人们来来去去,林林总总的人世浮沉也像是一场场赌局。
不过,成也年轻,败也年轻,底牌好终究敌不过套路深,决定赌局的输赢除了底牌,还有筹码以及玩家的心态。一路从农村走出来的李想握着一手好牌,无奈筹码不够,亦或是专注度不高,碰上资本雄厚的老道玩家,两次都以中途离场结束。
于是,李想开始按市面上最流行的文章风格写,怎么选电脑、不同显卡的区别、电脑怎么配置。投的第一篇文章,就被《电脑商情报》全文刊发。“占了一个整版,而且基本上没改。那是我在高一的时候第一笔收入,大概600块钱。”尝到了写文章赚稿费的甜头后,也凭着兴趣和早前从杂志报刊吸取的养分,李想在之后创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——显卡之家。
不得不说,李想在年少时期所表现出的对于行业机会的判断和把握,超乎寻常。这也难怪曾经有人将他看做早期互联网时代“最好的产品经理”。判断力、执行力、预见性,李想身上具备的这些属性让他能敏锐感知到行业的风向,提早进场,占得先机。
到了高三,李想面临一个艰难选择,是否高考。说服父母其实不难,那时的李想一个月的收入是父母一个月工资总和的10倍。父母开明,李想执着,望子成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,他们决定放手让他去试试。
次年年初,泡泡网的分公司随即在北京林业大学旁的一所民居驻扎下来。分公司很快拉到广告,李想决定自己也去北京,那年他21岁。在送儿子到北京之前,李想的母亲专门教他学会用机械式洗衣机洗衣服。
在泡泡网运营阶段,习惯了单独作战的李想在公司管理上的经验基本为零。那时候,李想认为自己的技术最高,唯一的想法就是“我很专业,还能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,最好所有人都跟我一样”——对团队不信任,觉得自己特别牛。然而最悲惨的遭遇是,忽然有一天公司里90%以上的人在一天全离开了。
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”,综合考虑后的李想不愿在不再上心的事上耗费时间。于是他收拾筹码,覆牌,趁着泡泡网还有利润之际,中场退局。
“当时一看汽车太好了,简直为我们量身订作。一方面,汽车是标准化的产品,这与我们做的IT产品非常相似。另一方面,当时这个行业里的人就是是一帮垃圾,所有的人天天在发厂商的新闻稿,不做任何东西,懒到没法再懒的地步。”
当时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,试驾一周后能发布厂商给的通稿和图片,就算格外重视了。李想拍着桌子问:“用户要什么?第一时间看到最新资讯,那么新闻就一定要连夜发。用户讨厌什么?全是千篇一律的通稿。那我们的就得是原创文章和图片。”
汽车之家在高速发展,李想却又萌生了退位让贤之意。
创始人主动让位,旁人觉得奇怪,李想却觉得一切理所当然:“创业者的第一任务是带领团队去赢、成为第一。我能做到第一,我就去做;我做不到第一,就去找能做第一的人。”
牌,依然握在他手里。
汽车之家是从泡泡网独立出来的一个项目,继承了泡泡网的股权结构,而建立泡泡网股权结构的时候,李想只有18岁,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做好,甚至只是让企业可以先活下去,根本没想到将其做到后来那么大的体量。
2008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,无数企业在此期间纷纷破产,不知道李想的汽车之家是不是因此而卖掉了大部分股份,还是因为他又没有了继续玩下去的兴趣。
之后,资本逐利的本性完全显现。2016年4月15日,汽车之家大股东澳洲电讯宣布,将以16亿美元价格出售汽车之家47.7%股权予中国平安。随后,汽车之家管理层迅速提出要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,买方团由汽车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层牵头,博裕、红杉、高瓴资本参与。
“利益小的时候,什么都好说。利益大到一定程度,就超越了人性。”李想后来表示,上市之前,决策都是管理团队说了算就行了,业绩也都是疯狂的增长。上市以后,几十亿美金的市值摆在那里,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换来的是决策效率的下降。
最后一张牌——车和家
在2015年离开汽车之家,李想随及找到了他的真爱——车和家,并在此后快速进入角色,投钱创业、寻合伙人、搭团队、找地方建工厂、见一波波的投资机构,融资……
近期,车和家又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,双方将在打造共享出行场景专属的智能电动车产品、智能化车队的运营及服务、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。车和家与滴滴出行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,并组建团队。
这是李想在完成车和家30亿人民币B轮融资后不久的一次采访。这一次,李想和前两次创业一样,显得信心满满。凭着对于市场的敏锐和提前进场的执行力,李想又一次赶上了风口。
创业江湖,几经沉浮,李想带着车和家第三次上了桌面。在经历了前两次的创业后,李想对于创业的所有层面,包括资本、运营、股权全都体验过了, 前两次的经验告诉他,“除了好的运营,还要对企业有真正的控制权,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实现都可以”。于是,重新上场的李想,虽经过4轮融资,他依然是车和家的最大股东,占股37.73%。
这一次,不知道李想能否等到荷官派发最后一张牌的时候。